PLA3d打印耗材的翘边问题虽不如 ABS 常见,但在大尺寸模型、单层薄壁结构或环境湿度 / 温度不稳定时仍可能出现。翘边的核心原因是打印层冷却速度不均,导致边缘收缩应力大于与底板的附着力。

解决方法可从打印参数、硬件设置、环境控制等多方面入手,具体如下:
一、优化打印参数,增强层间附着力
调整底板温度
PLA 虽无需高温底板,但适当加热可提升底层与底板的粘性:
建议底板温度设为50-60℃(避免超过 60℃,否则可能导致底层软化变形)。
打印前让底板预热 5-10 分钟,确保温度稳定后再开始打印。
降低喷头温度与冷却风扇转速
喷头温度过高会导致 PLA 冷却过慢,收缩应力增大,建议设为190-200℃(根据线材品牌微调,避免过高)。
底层打印时关闭或降低冷却风扇转速(如前 2-3 层风扇转速设为 0-30%),让底层缓慢冷却,增强与底板的粘结力;后续层再恢复正常转速(50-100%)。
调整打印速度
底层打印速度减慢至正常速度的 50-70%(如从 60mm/s 降至 30-40mm/s),让 PLA 有更充分的时间与底板接触、固化,提升附着力。
二、增强底板与打印件的粘结力
清洁底板表面
用酒精或异丙醇擦拭底板(玻璃、PEI 板、铝制底板等),去除油污、灰尘或残留的 PLA 碎屑,避免底层因杂质导致附着力下降。
使用辅助粘结材料
底板表面涂抹固体胶、发胶或 PLA 专用胶水(如 3D 打印专用蓝胶),形成一层粘性薄膜,增强底层粘结(打印完成后用温水擦拭即可去除残留)。
玻璃底板可搭配美纹纸胶带(选择耐高温款),或在底板上铺设一层薄的 PLA “raft”( raft 是模型底部的网格状支撑,增大接触面积)。
优化模型切片设置
增加底层线宽:在切片软件中(如 Cura)将底层线宽设为喷头直径的 1.2-1.5 倍(如 0.4mm 喷头设为 0.5-0.6mm),让底层材料更充分地铺展在底板上。
增加底层层数:将底层打印 2-4 层(默认 1 层),通过增厚底层增强整体与底板的连接强度。
三、添加 “防翘边结构”,分散收缩应力
使用裙边(Skirt)或边缘(Brim)
裙边:在模型外围打印一圈不与模型连接的线条,作用是清洁喷头、测试挤出量,同时预热底板,间接减少翘边(适合小模型)。
边缘(Brim):在模型底部外围打印一圈与模型相连的扩展边(宽度 5-10mm),增大模型与底板的接触面积,分散收缩应力(大尺寸模型首选,打印后可手动掰除边缘)。
设计倒角或斜坡结构
若模型边缘是直角,可在切片软件中对底层边缘做0.5-1mm 的倒角处理,或设计成缓坡,减少边缘因突然收缩导致的翘起。
四、控制打印环境,减少温度波动
避免环境气流干扰
打印时远离风扇、空调出风口或开窗通风处,防止冷风直吹打印件,导致局部快速冷却收缩。
大尺寸模型可在打印机周围搭建简易围挡(如纸板),形成相对稳定的局部环境。
控制环境温度与湿度
环境温度保持在20-30℃(过低会加速 PLA 冷却,增加收缩应力)。
湿度较高时(>60%),PLA 线材可能吸潮,导致挤出不均匀,间接影响底层附着力,建议用密封盒储存线材并放入干燥剂。
五、检查硬件设备,排除机械问题
校准底板水平
底板不水平会导致喷头与底板间距不均,部分区域线材挤出过薄(附着力弱),易翘边。需通过手动调平或自动调平功能(如 BLTouch)确保喷头与底板间距一致(约一张 A4 纸厚度)。
检查喷头挤出量
挤出不足会导致底层线材铺展不充分,附着力差。可通过切片软件的 “挤出校准” 功能,确保实际挤出量与设定值一致。